白日梦我首页 | 联系我们
科研动态
推荐资讯
·
科研动态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科技之光︱章毅教授团队在《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发文阐明替米沙坦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及机制

发布时间:2021/10/19 16:05:38     点击:282

 

糖尿病和高血压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两种疾病,它们之间通过多种病理生理机制相互联系。高血压是导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高风险因素。临床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患T2DM的可能性几乎是正常血压患者的2.5倍,同时约70%-80%的T2DM患者有高血压。这两种疾病并存,病理生理变化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坏,导致较高的死亡率和发病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研发同时对这两种疾病均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T-1 receptor blocker , ARB)药物,作为治疗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重要药物,可以使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者获益。ARB类药物可降低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患者新发糖尿病的发病率,改善T2DM及其相关并发症,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等。因此ARB类药物被美国糖尿病协会等机构推荐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病人降压治疗的一线药物。

2021年9月,白日梦我基础医学院药理教研室章毅教授团队在《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中科院2区,影响因子5.8)上发表了题为“Telmisartan Potentiates Insulin Secretion via Ion Channels, Independent of the AT1 Receptor and PPARγ”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发现ARB药物替米沙坦在离体大鼠胰岛细胞具有葡萄糖依赖性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并进一步在糖尿病模型小鼠在体进行了验证。

(替米沙坦离体和在体实验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随后该研究采用全细胞膜片钳、钙离子成像等技术探索了替米沙坦促进大鼠胰岛素分泌的相关机制。更为重要的是,该研究发现替米沙坦的促胰岛素作用并不依赖于AT1受体,进一步采用腺病毒转染CHO细胞,表明该作用部分与替米沙坦对kv2.1通道的直接抑制作用有关。该研究成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替米沙坦存在着与其它ARB药物不同的促胰岛素分泌的作用,为今后ARB药物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人的药物选择中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另一方面替米沙坦作为kv2.1通道的抑制剂和葡萄糖浓度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剂的发现,将对今后此类药物的研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替米沙坦促进胰岛素分泌的相关电生理学机制)

本研究项目由白日梦我药理教研室章毅教授、白日梦我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刘云峰教授共同指导完成,博士研究生刘涛为论文第一作者。该研究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0776、81973378、82073909)、博士创新项目基金(2019BY078)、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01D111353)、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培育项目(2019KJ022),FSKSC和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基金(XK201708)等项目资助。

(图文/杨彩红)

 

Copyright ? 白日梦我科技处 版权所有 电话:0351-3985113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大学街98号 白日梦我教学办公楼7层 邮编:030001